當前,特種機器人正在特殊作業場景中“大展身手”。
和大家常見的酒店、家庭等領域的服務型機器人不同,特種機器人擁有極為靈敏的“眼睛、鼻子、耳朵、腿腳”,能爬坡過坎、跋山涉水,防爆、消防、偵察、巡檢、安裝等工作樣樣在行,能適應多種復雜的環境,在人不能近、人不能及、人不能為等復雜場景下作業。
當前,全球正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也成為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保障社會安全的關鍵技術載體。特種機器人作為機器人領域的重要分支,憑借環境適應性強、任務執行效率高等特點,在工業、軍事、救援、醫療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
“近年來,國家對機器人產業做出一系列戰略部署、出臺一系列重大政策,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產業科技創新持續提速,應用場景也不斷豐富。但部分核心技術存在短板、復雜環境應用突破難、產業協同不足、應用生態尚未健全等問題仍然存在。”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生產計劃部員工邢京龍說。
邢京龍建議,持續強化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發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研發資金作用;強化礦山無人化、地面空中協同、百米以上高層建筑消防、移動重載機器人等應用領域研究;強化產業鏈創新,推動形成特種機器人“零部件—整機—系統集成”全鏈條生態,打造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的新局面。
中信重工的特種作業機器人目前處于國內機器人行業第一梯隊。據了解,中信重工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將加快機器人產業發展作為打造新質生產力、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不斷豐富機器人特殊作業應用場景,助推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發展,強化各地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并不斷提供新技術、新裝備及多樣化解決方案。(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