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中國五冶集團憑借卓越的綜合實力和豐富的城市基礎設施經驗,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功中標上海市寶山區虎林排水系統控污調蓄池新建工程(除樁基工程)項目。這一工程不僅是上海市完善城市排水系統、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更是寶山區提升水環境質量、守護長江生態廊道的關鍵舉措。
該項目地處上海中心城區邊緣,緊鄰虎林雨水泵站及居民區,既要克服復雜地質條件與深基坑施工風險,又要確保對周邊環境影響最小化。五冶人以“打造百年工程、服務城市發展”為初心,以“綠色建造、智慧賦能”為理念,拉開了這場攻堅戰的序幕。
一、技術突圍:創新驅動破解施工難題
該項目核心任務是新建一座調蓄規模6300立方米的初雨調蓄池,需在地下14.6米深處構筑鋼筋混凝土結構,并同步完成DN300放空管、智能除臭系統等配套工程。面對狹小作業面、深基坑支護風險及毗鄰既有設施的施工限制,五冶技術團隊以創新破局,構建起“技術先行、動態優化”的施工體系。
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密碼” 。調蓄池主基坑開挖深度達14.6米,屬超深基坑工程,且周邊存在既有雨水泵站管線,稍有不慎可能引發坍塌風險。項目團隊創新采用“分層盆式開挖+整體澆筑混凝土支撐”工藝:將基坑劃分為三層,每層采用中心盆式開挖,預留四周土體作為臨時支撐,分階段安裝鋼支撐并澆筑混凝土腰梁,形成復合支護體系。同時,依托BIM技術對支護結構受力進行動態模擬,結合實時監測數據調整開挖節奏,將基坑變形嚴格控制在3毫米以內,遠低于規范要求。
BIM賦能全周期管理。從圖紙深化到施工模擬,BIM技術貫穿項目全生命周期。針對復雜的地下管線交錯問題,團隊通過三維激光掃描建立既有設施模型,精準定位施工“禁區”;在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利用BIM進行鋼筋排布碰撞檢測,提前優化節點構造,減少現場返工30%以上。此外,通過4D進度模擬,對混凝土澆筑、模板搭設等工序進行虛擬推演,科學制定“錯峰施工、多線并進”的穿插作業方案,確保各專業無縫銜接。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冰與火之歌”。 2024年8月的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是項目里程碑之戰。1956立方米混凝土需一次性連續澆筑完成,且必須避免溫度應力導致的裂縫風險。項目團隊成立專項攻關小組,從原材料優選到配合比設計層層把關:采用低熱水泥、摻入粉煤灰和緩凝劑,降低水化熱峰值;預埋冷卻水管,實時監測內部溫度,實施“內降外?!睖乜夭呗?。澆筑期間,40余名工人、12臺泵車晝夜鏖戰,技術員全程旁站,確保振搗密實度和表面平整度誤差小于2毫米,最終實現“零裂縫”高品質交付,為后續施工樹立標桿。
二、鐵軍鏖戰:與時間賽跑,與挑戰共舞
虎林項目自開工伊始便面臨“工期緊、任務重、標準高”的多重壓力。五冶團隊以“節點必保、使命必達”的決心,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春節堅守:安全與進度的雙線攻堅。 2024年春節期間,當城市沉浸在團圓氛圍中時,虎林項目施工現場依然機械轟鳴。為確保深基坑穩定性,項目團隊制定“春節特別保障方案”:領導班子帶頭值守,每日聯合第三方監測單位對基坑位移、支撐軸力等關鍵指標進行4次巡查;利用假期完成首層支撐體系驗收,為節后全面復工搶占先機。期間,項目部還組織“工地團圓飯”“暖心慰問”活動,讓留守工友感受“家”的溫暖,凝聚起全員奮戰的向心力。
封頂決戰:60天沖刺交出完美答卷。2024年四季度,隨著“大干60天、沖刺全年旺”的號角吹響,項目進入封頂沖刺階段。面對頂板結構跨度大、鋼筋密集度高的挑戰,團隊將4000平方米作業面劃分為6個施工段,實施“分區突擊、流水推進”戰術:木工、鋼筋工、混凝土工三班輪換,24小時不間斷作業;采用盤扣式腳手架+鋁合金模板快拆體系,將支模效率提升40%。12月5日,最后一方混凝土注入頂板,項目較原計劃提前10天封頂,贏得業主“攻堅鐵軍”的贊譽。
三、精益管控:以毫米刻度鑄就品質豐碑
中國五冶始終將“品質工程”理念深植于項目管理血脈,在虎林項目中更以“超滬標、創標桿”為目標,構建起全過程精細化管控體系。
安全管理的“銅墻鐵壁”。 項目建立“網格化+信息化”安全管理模式:將施工區域劃分為12個網格,每個網格設置專職安全員,依托“智慧工地”平臺實時監控高風險作業;創新應用AI識別系統,自動抓拍未佩戴安全帽、違規吸煙等行為,實現隱患即時預警。針對深基坑、高支模等危大工程,編制專項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戰演練,在寶山區住建委突擊檢查中獲評“安全管理示范工地”。
質量管控的“顯微鏡”標準。從鋼筋綁扎的間距偏差到止水鋼板的焊接質量,項目團隊以“顯微鏡”般的嚴苛態度把控細節。首創“二維碼追溯系統”,為每段防水卷材生成唯一身份標識,掃碼即可查詢材料生產、運輸、鋪貼全流程信息;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混凝土強度進行回彈-取芯雙重驗證,確保實體質量100%達標。在上海市水務質監站歷次抽查中,項目關鍵指標合格率始終保持100%。
四、榮譽見證:口碑載道樹行業標桿
2024年12月17日,寶山區給排水管理所的表揚信為五冶人的付出寫下生動注腳。信中特別提到:“在8個在建調蓄池項目中,虎林項目在文明施工、進度管控、技術創新等維度綜合排名持續第一,為同類工程樹立了新標桿。”這份認可的背后,是五冶人無數個日夜的匠心堅守:為降低施工噪音,團隊投入近百萬元增設聲屏障;為減少揚塵污染,安裝智能噴淋系統與霧炮車聯動除塵;更創新采用“模塊化除臭設備”,將臭氣處理效率提升至99.5%,讓民生工程真正成為“民心工程”。
隨著主體結構封頂,這座深埋地下的“城市腎臟”已初現雛形。未來,調蓄池將承載起攔截初雨污染、調控管網負荷的重任:降雨初期,6300立方米庫容可暫存含污染物的雨水,經沉淀處理后達標排放;汛期則能有效削減洪峰流量,將區域排水標準從“一年一遇”提升至“五年一遇”。據測算,項目運行后每年可減少COD排放量約120噸、懸浮物80噸,為蘇州河支流水質改善注入強勁動力。
從第一鍬土方開挖到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400多個日夜的奮戰,中國五冶以“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鐵軍風范,在申城大地鐫刻下新時代建設者的榮光?;⒘猪椖康某晒嵺`,不僅彰顯了五冶在深基坑、水環境治理等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更探索出“智慧建造+綠色施工”的創新范式。展望未來,五冶人將樹牢“現場決定市場”意識,始終堅持“履約、服務、滿意”“項目有瑕疵,責任在乙方”理念,以嚴苛態度、超高標準打造百分百高品質現場,繼續深耕城市更新與生態治理領域,用更多精品工程守護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