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夏杰生
從2024年初到當年11月末,朝陽聯強軋輥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聯強),生產經營工作就創了四個新高:一是軋輥鑄造產量較去年同期激增32.58%;二是軋輥成品產量較2023年同期增長22.53%,軋輥成材率和收得率分別比2023年提高了10%;三是軋輥單量攀升20.5%;四是新開用戶數量達17家,其中國內新增11家,國外市場更是成功開辟歐洲、南美洲等新興市場,新增客戶6家。聯強在當前如此低迷的生產經營環境中,取得如此非凡業績,堪稱隆冬里的一束報春花迎著朝陽綻放,令人耳目一新。
在2024年12月25日這個嚴寒的日子里,記者懷著對聯強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軋輥生產企業的好奇心,乘坐高鐵來到這里,采訪了聯強總經理孫建勛。
“三個抓手”定乾坤
記者:孫總,貴公司在如此艱難的市場大環境下,不僅抵御了市場沖擊,而且實現了生產經營的逆勢增長,取得如此驕人業績?有何經驗和奧秘?
孫建勛: 2024年聯強的生產經營工作取得良好業績的秘訣是:圍繞“提產”;“強基”(增強基礎);“創特色”這三個抓手開展研發和生產經營工作。
提產。就是擴大聯強的市場規模以及在軋輥行業里的分量。因為規模是企業發展的標志,如果沒有規模,也就沒有市場的影響力。
強基。就是抓管理尤其是基礎管理,強調制度建設。制度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制度,企業僅靠人治,靠隨意地想辦法,一個企業就不可能有一個好的發展方向,就不可能做大,也不能做強。
2024年聯強完善了很多制度文件,有技術方向的,有生產方面的,有銷售方向的,且都做了非常漸進式的完善導致基礎管理越來越強。
這一年聯強榮獲“遼寧省民營企業現代企業制度示范企業”殊榮。朝陽市僅此一家,一些上市公司都沒競爭過本企業,遼寧省也只有12家。聯強軋輥特別重視這個榮譽。因為它代表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向,對于企業基礎管理我們是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要求和規范來做的。
創特色。就是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更進一步講,提產是企業發展的標志;強基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創特色是企業發展的保障。
2024年聯強軋輥在特色上做出了很多成績,特別是在新產品、產品方法上有不少創新。尤其近兩年聯強一直做軋輥產品的轉型工作。因為上游鋼鐵行業生產經營形勢在當前大形勢下是持續下滑,市場嚴重萎縮,導致整個軋輥行業也在所難免的受到波及。全行業軋輥訂單從2024來也嚴重收縮,預計2025年,軋輥產量將縮減20%~30%,遼寧地區一些軋輥同行業,生產舉步維艱!在這一低迷的生產經營形勢中,聯強沒有迷航,更不會氣餒!而是看到了下列中國鋼鐵行業轉型發展的方向:
其一,是鋼鐵行業告別了房地產快速增長的時代,開始轉型于交通行業,轉向于制造業和高端的民生金屬制品行業。因為這些行業對軋輥的消耗量的實際情況是,不降反增。其二,中國板帶比在2024也增長到45%。其中有8000萬噸板帶產量是增量;其三,中國螺紋鋼年產量反而降了20%。目前,全國螺紋鋼產量每年降4000-5000萬噸。以往中國螺紋鋼曾經占到全國鋼材總產量的60%,現在可能僅占30%,而且還往下滑。
抓住了上述三個發展方向,聯強就不會迷航。
“三個方向”促轉型
孫建勛指出:根據上述三個發展方向,聯強軋輥制造業的轉型就顯得特別重要!
為此,聯強確定了服務客戶的下列“三個轉型”:
一是發展特鋼行業軋輥;二是精品棒線軋輥,三是優質板帶軋輥。聯強面向這三個方向進行產品三個轉型,并取得顯著成效。
2024年聯強研發的板帶軋輥和特鋼軋輥產量基本達到了75%。例如,我們針對中信泰富特鋼公司的生產和產品特點,針對性地開發出專用軋輥,實軋效果遠超供貨協議規定的過鋼量,達到要求產量的1.5倍,在國內一舉奪冠,為客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此,聯強正在為這種軋輥及其生產技術申報專利,一旦申報成功后,會面向特鋼行業全面推廣這種軋輥,更好的為國內外高端客戶服務。如此運作,聯強軋輥的特色就有了。可以說,特鋼軋輥、高速鋼精品棒線軋、優質板帶軋輥,是聯強創特色所結出的碩果,也是公司“三個轉型”的具體內容。
在特鋼企業客戶的拓展工作中,生產軸承鋼質量最好的是中信泰富公司,生產高溫鋼的撫順特鋼,生產抽油桿鋼的XX特鋼公司,生產優質硬線的邢臺鋼鐵公司等企業,都已經成為聯強軋輥的戰略合作客戶。聯強的經營理念是,告別“生死競爭,追求生態共存”的科學發展觀。我認為,這兩個不同的經營概念和理念。同行業不應該長期處于你死我活的競爭狀態,這不利于行業加快發展,更不利于企業自身目標實現。追求“生態共存”是共同應對環境,使原來互害的雙方變成互利的雙方。聯強從不和同行業降價競爭,不參與“內卷”,而是按照自己的特色自我發展,即,保持生態發展。這樣做的目的也是想讓整個軋輥行業能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樹一個典型標桿,起一個導向性作用。“生死競爭”就是降價,如果軋輥企業生存到必須靠降價來維持的話,將是非常痛苦的!聯強開發優質特鋼軋輥的初衷,就是力爭靠優質優價來保證供需雙方的長遠利益。
軋輥質量提升了,客戶降本增效了,軋輥企業獲利發展了,社會資源節省了,難道這不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嗎?
“三個面向”闖天下
記者:為何強調要將“三個面向樹標桿”愿景,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
孫建勛:軋輥行業作為傳統制造業,在數字化轉型中,半手工、半機械方式這種傳統落后軋輥生產模式已經不能跟上時代腳步;數字化轉型將是軋輥制造企業必須面臨的現實。
根據上述認識和理念,孫建勛開創性地提出,將全面“打造面向客戶、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高端綠色數字化新型制造業標桿!”的這三個面向,作為聯強發展愿景;將實現裝備機械化、裝備自動化、制造信息化、運營數字化,作為聯強軋輥分四步走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升級方針;致力于研發核心技術,將傳統的生產設備進行裝備升級,作為公司未來數年的戰略目標,進行全面推行。
孫建勛認為:摒棄惡性競爭,提倡生態發展,就是聯強與行業共存共生下去!共存,是指現在要能活下去,共生,就是迎接未來!不踐行上述“三個面向”,就難以找到客戶,沒有客戶就沒有未來,就沒有市場!如果沒有未來,還要世界有何用?
孫建勛進一步闡述:聯強的企業價值觀是“三讓文化”,即,讓忠誠的人獲得尊重,讓奉獻的人獲得利益;讓上進的人獲得機會;這是聯強的價值觀聯強還根據行業的特點推出了5324管理模式。5324是聯強獨特的管理模式,是實現“三個面向”的具體舉措。
所謂5324 ,就是五定、三改、兩獎、四提升。
何謂“五定”?生產中的產品和工件都叫件。五定,就是件定位,件定法,件定薪,件定機,號定班。在聯強,產品一生產出來,它的運行路線都是固定的。
何謂“三改”?就是工藝加工工藝的跟蹤改進,樣板圖紙管理的改進,以及附件和加工設備的效能改進。
何謂“兩獎”?就是在分廠里面建立獎勵制度。首先,當月產量的個人優勝獎;第二,當月最優秀的工人應榮獲最大的優秀進步獎,兩個獎勵長期設立,每個月雷打不動都要執行。
何謂“四提升”?是針對工人水平的提升而言。即,對標提升、內部交流提升、培訓提升、比武提升。
欲實現“三個面向”,企業的干部、員工,每天都想著作怎么開展技術創新。要創新,每家軋輥制造企業就必須搞出有特色的軋輥產品。你種草莓,他種杏,我種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沒有“內卷”的事,如果聯強搬遷到朝陽市這3年不搞產品轉型,還抱殘守缺,只生產棒線軋輥產品,那么,聯強就不存在了!因為沒有市場啊!
記者:用數字化改造軋輥生產業,聯強還有什么新的理念和行動?
孫建勛:有很多思路,且這些思路源自市場需求。聯強軋輥開展了全面推進企業生產數字化建設工作。他們從每個生產節點開始數字化升級改造,把點連成線,把線連成面,最終實現從訂單管理、客戶管理到產品工藝管理、檢驗數據查詢、爐前成分調整、生產過程數據查詢、原材料庫管理、工裝庫管理、人員信息管理、熱處理自動控制、加工工序自動成型等功能,從而全面提升生產效率與質量,全面實現了聯強軋輥專精特新型企業建設。例如,聯強目前正在做的噴涂機,原來是手工,工人拿著像墩布一樣的東西沾,涂在軋輥行腔的內壁上,我們現在在做一個全自動化的噴涂,自動噴涂,效果又快、又好、又勻,又低成本,使噴涂的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提升一個檔次。聯強想把軋輥行業的傳統生產模式通過技術改造進行革命性顛覆,這就是我的想法。
記者:怎么顛覆?
孫建勛:改變傳統手搖力推生產方式。再不改變傳統生產方式,軋輥行業將來可能就沒人干了。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聯強專門成立了信息化部來具體實施改造升級。軋輥行業想通過控制價格來獲得利益是不可能的,只有按照市場的需求,與時俱進,用符合社會的需求,和當時技術水平的方式來生產,才能被市場所接受。
孫建勛認為:現在很多企業搞個大屏幕,就稱數據化。其實,數據化必須賦能,在生產過程中增值產生推動力這叫價值,而不是出一個表格,建一個終端就能解決的問題。不在創新上想辦法,只想墨守成規,只想通過既有的力量維持既有的利益,這個是不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也不符合市場規律。這是目前大多數軋輥企業的現狀,而聯強是想通過完善內質生產力把競爭提升一個檔次,這是市場競爭最核心的東西。所以聯強就澆水、施肥,把我們棵胡楊在大沙漠長好,先做好自己。而且我們能預感到:2025年聯強的生產經營形勢肯定是一路向好,比2024年強得多。這就是聯強獨樹一幟,獨具特色的發展理念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