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武集團中南股份煉鐵廠7號高爐爐前班以“向難題亮劍、向創新要效”的決心,聚焦設備頑疾,突破技術瓶頸,日前成功將油管月更換量從25條降至5條,年化創效近5萬元。
迎難而上:高溫“烤”驗,破解設備損耗頑疾
7號高爐大修后,因場地限制,開口機與鐵口距離過近,長期承受1500℃鐵水高溫輻射,加上鐵口噴濺的影響,液壓炮油管頻繁燒損,月均損耗25條。原冷卻系統采用“高壓水+壓縮空氣”混合噴霧降溫,但水壓失衡時,水氣倒灌侵蝕壓縮空氣管道,不僅導致風口成像失靈、風動送樣故障多發,而且設備冷卻效果不佳,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班組算了一筆賬:每次更換油管需停機2小時,人力成本和備件損耗疊加,月均直接損失超萬元,同時對高爐生產造成影響。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爐前班長溫泉鋒毅然立下軍令狀:“必須啃下這塊硬骨頭!”
創新破局:巧解“水氣博弈”,激活冷卻系統效能
面對傳統冷卻方式的固有缺陷,爐前班組打破常規思維,提出“物理隔離、精準調控”的創新方案。爐前區域主管張志堅帶領班組團隊反復試驗,將高壓水管與壓縮空氣管分離,并把兩管端口間距調整至2厘米,隨后通過調節水量和壓縮空氣量,利用氣壓沖刷水氣形成均勻細密的水霧,精準噴灑在管路上,實現高效冷卻。這一創新改造徹底解決了水進入壓縮空氣管道的問題,大幅提升了冷卻效果。改造后,冷卻水霧覆蓋面積擴大了30%,設備表面溫度降低了60℃,油管的耐熱性能得到顯著增強,有效延長了其使用壽命。
效益突圍:小改造釋放大能量,長效降本顯擔當
這一創新改進不僅成功攻克了長期困擾的技術難題,還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經過三個月的實踐驗證,每月更換油管的數量從25條減少至5條,其中短油管減少17條,長油管減少3條,年化效益達4.99萬元,同時設備更換頻率大幅降低,對生產的影響也降至最低,為企業節約了人力和物力資源。(黃冬芬 陳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