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玉輝 郭城
今年初以來,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特鋼廠錨定根本目標,堅持以用戶為中心,以鐵腕抓質量、開門抓質量、協同抓質量、系統抓質量為主要措施,不斷夯實質量管理基礎,全力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塑造特鋼產品品牌。
完善制度流程
為產品質量“把脈問診”
山鋼股份特鋼廠按照質量一貫制原則,全面梳理質量管理制度,制訂需求評審、產品設計、過程控制、質量改進等規章制度,全面規范質量管理業務流程。“自2024年以來,我們梳理出了車間級質量管理制度200余個,目前正組織各專業組人員對制度進行完善,同時已制訂完成管理制度模板,統一按標準模板進行修訂,確保文件運行有效性,夯實質量基礎。”該廠一位生產技術室負責人說。此外,該廠還持續推進質量信息化建設,梳理質量門關鍵參數,抓工序重點指標、界面管理、異常管控,持續關注對異常信息的識別、跟蹤、管理,以降低產品質量風險。
該廠通過強化質量問題考核力度,如修訂《質量三條禁令》《產品質量十六條紅線》《特鋼廠質量異議處理管理辦法》及制訂《質量提升行動方案》等文件,提升對直接責任單位、直接責任人、管理人員的考核力度,進一步強化履職盡責意識;實施質量終身追責制,使每一道工序的每一名員工對自己生產的每一件產品終身負責;強化結果指標和過程指標管控力度,通過收窄鋼水元素成分控制范圍,進一步加嚴管理性能指標,用標準的提升促進產品實物質量的提升。
“質量對于我們而言不僅是品牌和臉面,還是生命線和飯碗……”在質量研討會上,該廠轉爐車間負責人分享了對“質量”二字的見解。該廠強化質量文化宣傳工作,采用多種形式在全廠范圍內開展質量工作大討論、質量一貫制、質量意識相關培訓,掀起全員“頭腦風暴”。該廠通過開展質量宣誓,傳播了質量文化、唱響了質量“強音”,在全廠范圍內持續營造質量工作良好氛圍,將“以質為命”的理念植根于每名職工心中。
開展技術攻關
為產品質量“強筋壯骨”
為最大限度解決客戶“痛點”,攻克產品提質技術難題,該廠組織技術人員成立了6個不同項目的工藝技術攻關小組,圍繞穩定煉鋼、連鑄、軋鋼生產過程穩定性,減少過程波動,專啃“硬骨頭”。這些小組按照轉爐是基礎、連鑄是中心、軋鋼是集成的總體思路,在煉鋼、連鑄、軋鋼、探傷、熱處理工序全面開展攻關活動。
該廠強化鑄坯均質化控制,梳理各環節溫度控制影響因素,倒逼軟吹、RH(真空循環脫氣爐)、精煉、轉爐等工序溫度的精細操作,穩定溫度流,在穩定質量的基礎上減小過程溫降,目前中間包過熱度窄幅控制合格率得到了顯著提升,確保了每爐組織達到一致性。同時,針對歐標合金結構高強度結構鋼S355NL(Q355NE)鈣鋁酸鹽夾雜物探傷不合的問題,該廠持續開展出鋼預脫氧、鈣處理工藝系統研究等攻關,在保證鋼水可澆性的前提下降低鈣線使用量,在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提高了鋼水純凈度。
“我們重點強化對低磷低硫鋼工藝研究工作,通過實施穩定生產和過程控制實際分析,以及留渣操作、終點控制和源頭控制鐵水硫含量,精煉強化脫氧等措施,使生產的20CrMoVTiBNb低硫鋼成品硫含量全部達標,并且實現低磷、低硫、低硅鋼種品種的穩定生產。”該廠生產技術室工作人員李浩秋說。
夯實設備管理
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
3月4日,在該廠大棒車間,該車間主任馬丙濤正與技術人員研討控溫退火緩冷坑的效率提升問題。馬丙濤說:“自加熱爐控溫退火緩冷坑投入使用以來,退火效率提高了、交貨周期縮短了,產品質量更好地滿足了客戶需求。”
該廠將電磁感應加熱中間包技術應用在連鑄車間拉鋼平臺上。“此項技術能夠有效補償連鑄過程中的中間包鋼水溫降,并使其溫度分布均勻,同時有效提高中間包內鋼水清潔度,減少非金屬夾雜物,改進鑄坯凝固組織,進一步提高連鑄坯質量。”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競賽特等獎負責人、山鋼股份特鋼廠拉鋼班長石榮民說。
該廠持續深化“五位一體”協同機制,落實“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建立400余項關鍵設備功能精度管控清單,確保設備的先進性和長周期高效運行。其中,對電爐系統鋼包下水口和大包長水口結構及尺寸進行優化改進,防止澆注過程中水口粘冷鋼和負壓吸氣,提高了密封效果,降低了鋼中氣體含量;針對軋鋼車間存在的輥道磨損造成的鋼材劃傷和輥槽老化影響鋼材表面質量問題,及時維修更換損壞軋輥和老化軋槽,防止重復出現鋼材劃傷等項目已取得階段性進展,為確保產品質量穩定性奠定堅實基礎。
“下一步,特鋼廠將持續秉承‘PDCA(計劃、執行、檢查、處理)+認真’的工作方法,以質量體系建設為框架、以標準化操作為抓手、以經營體運營和質量一貫制管理為平臺,從產品特性、產線特性、工藝保障、裝備保障等多方面,解決制約特鋼產品發展的質量瓶頸問題,實現產品質量從內部管控水平到外部市場競爭力的全面穩步提升。”該特鋼廠一位負責人表示。
《中國冶金報》(2025年03月19日 04版四版)